父母做到这6点,培养的孩子内心会更有力量

[复制链接]
查看981 | 回复0 | 2017-10-29 15: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正面管教家长课上,第一个体验活动就是做父母的“卫星导航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分别列出来自孩子的挑战和孩子长大后所具备的品质与技能。从那刻起, 我对孩子将成长为怎样的人有了清晰的概念和模样印象。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生存的技能,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获得发展的机会,同时希望他们未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然而要达到生存与幸福之间能够顺畅连接,父母引导孩子培养更有力量的内心就尤为重要。
因为内心有力量的孩子在面对问题、错误甚至挫败时,会更加坦然、独立,增强的是“我能行”的信念,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而不是慌张、畏缩、羞愧,甚至是不愿承担后果的负面情绪。
因为内心有力量的孩子一般比较清楚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既不会过分依赖别人也不会委屈了自己。快乐积极地成长中学会的是如何尊重他人和自尊,提升的是如何爱和被爱的能力。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培养内心有力量的孩子呢?我在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找到了答案。
(1)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先于”亲子关系。
随着新一代家长的成长,这个观念得到更多认同。就像中国情感婚姻家庭导师胡东海老师说的,“父母和孩子就像一个三角形,父母的关系越稳定,孩子的安全感越强烈”。
前几日的问答中出现了“当爸爸和妈妈的育儿观念不一致,引起争执怎么办?”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却因为不注意语言和行为表现,给孩子带来的是情绪紧张、气氛压抑的成长环境,他们首先学到的是关系的处理,幼小的心灵甚至在怀疑是否因为我而让爸爸妈妈争论不休,由此形成的“私人逻辑”会伴随着童年经历过的一些经验和印象,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的决定。相信我们都想给孩子一个平和、幸福的原生家庭,在孩子养教方面出现意见分歧和方式的不同也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先处理好夫妻关系才能带来良好的亲子关系。
(2)不惩罚、不娇纵,和善而坚定的正向养教
接触了正面管教以后才有更多的机会和家长朋友进行交流,也才知道其实很多父母都受着内疚感的折磨。因为他们对孩子要么进行控制、严格管理(“我说了算”),惩罚是常用手段。要么过于娇纵和宠溺(“我是个意志薄弱的人”),奖赏是孩子的谈判条件。还有的在控制过多和过于娇纵两个极端间动摇,缺乏一致性。能做到不惩罚、不娇纵的父母其实并不容易,总的来说有这样五个点:

有明确清晰的语言,不唠叨,直接就事论事
接纳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共情方式产生连接
转移注意力,邀请孩子合作
给孩子提供有限选择,充分尊重和发挥其自主性
启发式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也要聆听他们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3)想要孩子学会尊重,先要对他们表现出尊重
一家人到游乐场玩的情景很常见,而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现象也很正常。比如11岁的哥哥想要再玩一次碰碰车,于是不断缠着妈妈,7岁的妹妹想要去玩投币游戏机,在当大家都朝向游戏机的时候,哥哥还是缠着妈妈要玩碰碰车,被妈妈拒绝后,他甚至着急、紧张到结巴,需求越是没被满足越着急,越着急就越结巴。最后家人不仅没答应他的提议而且还哈哈大笑,学他结巴的样子。。。。
我想哥哥应该感觉糟糕透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原因,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都是对他的不尊重,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而如果能在出发之前就约定好可以玩的项目和相应的额度,妈妈坚定执行的态度赢得孩子们的认可和尊重,那么也体现了孩子有权利和自由去选择他们喜欢玩的项目了。尊重孩子,我们要把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这样的权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情,但每个人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4)接纳孩子的不同性格,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常有的声音是这样的:

“看你哥哥多聪明,他的学习基本不用我们操心,你们真是猪脑袋,反应太慢!”
“还是女儿贴心啊,儿子就是个不知道疼人的白眼狼,”
“由着你们去吧,当妈的人也管不了那么多。”
。。。。。。

当我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可能都没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品性和特点。虽然性格的形成是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结果,但环境的不同也让孩子呈现出不一样的自己。我们能做的是接纳他们,比较只会让他们对自己越来越丧失信心。
阿德勒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信心的孩子。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却没有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和信念,若能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平和。
(5)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培养“我能行”的信念和技能
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可是很多父母不懂得在孩子走向独立时要学会放手目送。我们总想为孩子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只因为他们还小,在父母眼里还只是个孩子。且不知如此包办会在将来某天惊愕:不知不觉孩子已长大,而他却没能学会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所以不妨从小的家务做起,给予孩子能量感,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行,而是我们父母过于放不下。
(6)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阿德勒说,所有人的首要愿望都是感觉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每个人也都在寻求得到归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孩子们的成长更是如此。在家长课上感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体验活动中,有的“孩子”说,当我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都已回来,全家一起做饭吃饭时,我感受到了归属感;有的说,当我能为父母做点什么的时侯, 我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有的说,我的错误行为可以被理解、获得奖励有人一起庆祝时我是有归属感的;有的说,关注到我,让我参与并发挥作用就好。。。。。
心理学的理论虽然深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小着眼来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孩子获得这种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因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素养。


孩子生来是孩子,但没有谁生来就会做父母的,我们都不完美,却希望可以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做点什么。愿孩子像个向日葵,我们给到阳光雨露,引导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做个内心有力量的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