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一招,解决“熊孩子”调皮、哭闹等问题,用过的家长都说好!

[复制链接]
查看854 | 回复0 | 2017-10-28 1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家小平安快满19个月了,肉嘟嘟的他笑起来有个小酒窝,甚是讨人喜欢。
平日里的表现也是较为乖巧,比如见到他人要打招呼、分开时主动摆手再见,也可以独立吃饭、自己把盆、毛巾等洗澡物品放进浴室后再叫我给脱衣服洗澡,每天晚上还会拿起绘本“看看”,拉着我们的手给指着图画,或念、或唱。
朋友们都说小平安很棒,夸奖我把他养育的很好。但是我们都应该清楚的知道,没有完美的孩子,孩子不会一直都是乖宝宝的形象,他也有前一秒天使后一秒魔鬼的不良行为。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愈发感受到很多新的挑战。


1
前几天,我去外婆家接他。
跟着我打开门就要准备下楼,我说了句,“平安,是不是要跟姥姥说再见?”
于是他又回到家里,先后到厨房、卧室和姥姥、舅妈摆手、飞吻,说着还讲不清楚的再见。
回过头来让我牵着手走下楼梯。
可是在下第三个台阶的时候他突然停在那儿,然后趁着我不注意就双脚一齐向下一台阶跳去。
本来是习惯了领着他走楼梯的,手就没用多大的力度。所以他跳下楼梯让我措手不及,差点撞到我一起摔跤。好在踉跄着一把揽住他、另一手抓着栏杆。
说实话那瞬间挺害怕的,一直以来都是抱着他下楼,在他表现出独立走楼梯的时候有被禁止过,但后来发现他走的还挺稳的,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牵着他的手一阶一阶下楼。
没想到的是这孩子居然感觉很好玩!咯咯地对着我笑,冒冷汗的我下意识要抬手打他,手没下去,但吼了一声,
“小平安,知不知道这样很危险的!”
小家伙睫毛眨啊眨的,见我没说话,眼泪开始打转。


虽然有惊无险,但我觉察到心里有火气,真想打两下调皮的孩子让他长记性。
不过我没那么做,想到了正面管教工具—非语言信号,于是深呼吸一下,很平和地说了句话:
“平安,你刚才在楼梯蹦跳的行为很危险,等你想好了要怎么下楼,我们再走!”
然后我就放开他的手,往下走了一个台阶,严肃的表情面对着他。
小平安意识到我在关注这件事情,并且是很认真、严肃的态度(我相信自己没有流露出生气、要惩罚他的意思)。于是他也就不说话了,头低下来,小手摆弄衣服。
这时刚好楼道声控灯灭了,一片漆黑的状态下,我以为他会哭。
没想到他“啊”叫一下,灯又亮了,然后抬头瞄我,还去咧嘴、眯眼逗着我笑。平日里我会捏他脸一下说“小淘气”,但那个情景下,我无动于衷。
然后他回转望楼梯上面,我心想,你在期望姥姥或者谁走下来帮你吗?但结果是灯又灭了。
这一次,小平安没有在“叫”亮楼道灯,我也还是保持沉默。


这样前后有5分钟的时间,我有几次有些忍不住了要开口说话,但再多的话语对于教育孩子而言,那只是声音而已,他不会放在心上,也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一次就只用“非语言信号”。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往往会下意识通过惩罚的方式让他长记性,然后长篇大论地叨叨
“说过你几次了,就是不听话,知不知道这样很危险的,就是调皮,不听话的孩子能讨人喜欢么, 长大了可怎么行?”
再不行来点威胁,“你再这样子,妈妈就不要你了,再这样子非得狠狠揍你一顿!”
五分钟里我没说一句话,小孩子能忍住没有通过哭来表达他的情绪也已经不错了,不过我觉得作为妈妈表现的平和会传递给他,没有打他、恐吓他、也没有要抛弃他,所以孩子也才会没有太激烈的情绪反应吧。
他只是主动地下了一台阶,用手来拉我的衣服,于是我又说了一句话,“宝贝,妈妈爱你,但你刚才在楼梯台阶蹦跳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等你想好了要怎么走的时候,妈妈再陪你一起走。”
“妈妈,”小平安这一声居然把灯“喊”亮了,看到他又往下走了一台阶,是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着我,一脚站住、一脚往下走。。。。。。
走到下面时候,我蹲下来给他一个拥抱,“谢谢你,孩子。”然后他又是抱住我的头,勒得我紧紧的,说“抱抱。”
自那以后,小平安下楼梯时都没有再直接往下跳。
在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我们作为家长经常说的太多,非语言信号可能比语言更“响亮”、有效。


2
有的时候小平安也会通过提高叫的声音甚至哭来表达需求和情绪,比如他正玩着的球滚到角落里不出来了,会着急指着球然后尖叫着让大人来帮忙;吃饭的时候大人想要喂他,他就使劲夺碗,夺不过就扔掉勺子、然后哭;在外面走路玩着,突然就耍赖让大人抱着等等。
每次这样也是恨不得打几下,但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应该就在于大人比孩子更有能力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并给到孩子正确的引导。
作为妈妈,我也不是每次都做的很好,但我们是先有约定过,当他着急尖叫、哭的时候,妈妈会竖起指头放在嘴边做“嘘”的动作。
起初,小平安才不管我左嘘右嘘,烦气来直接甩开我的手。
但后面效果越来越明显,有次摔跤擦破了点皮,能感觉到确实很疼,但我仍然做“嘘”的动作和表情。本来挺响的哭声,渐渐低下来并停止哭泣,指着手“嗯哼”地告诉我破了,然后我顺势引导他表达情绪、理解他真的很疼,可以哭出来,但不要太大声音和太久,可以让妈妈抱一抱、吹一吹。
看到过太多孩子因为摔跤了、不小心划破手了、压到脚了等等而被大人责备的情况,不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样是心疼,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


但能够平和地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接纳他错误行为(有时候并非本意)和产生的结果,引导孩子承担产生的结果,或是处理伤口、或是其他。在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才能做的更好,我们期待的是孩子从错误中获得学习的机会,比如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不是一味地陷入孩子的、大人的烦,这样一种气氛反而会延误较大不良结果的及时处理。
据某个调查反馈,在日常生活的沟通中,语言的作用只能到8%,其它起到92%作用的则是语气语调和身体姿态等等。如果我们一张嘴就控制不住唠叨的话,干脆连一个词也不要说了,直接就用非语言信号吧。
但要注意的一点也是正面管教创始人简 尼尔森多次强调的:当你想去纠正孩子的某些行为前,一定要让他明白,你很爱他。只有先赢得他们的心,他们才会愿意与你合作。成功建立情感联结后,管教孩子时,必须坚持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态度。
所以使用非语言信号时也要和善地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要坚定作为家长自己的原则。


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在挑战我们,我们同样也在挑战他们。与其期待孩子变得完美,不如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与自律。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尝试,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所以,不妨从非语言信号开始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