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友没到过这里怎能说来过新疆(一)美玉的天堂

[复制链接]
查看629 | 回复0 | 2018-3-16 13: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文化胜地,你可能想到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甘肃的敦煌壁画......这些地方,往往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最后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地标。



位于乌鲁木齐市北京中路的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是我国首家经政府批准注册的省级和田玉专题文博机构,赏玉、玩玉、品味玉文化,让这里成为玉文化爱好者的乐园。如果你钟爱和田玉,要是没到过这里,怎能说来过了新疆?



午后闲游漫步,一眼掠过高楼上悬挂的牌匾——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对和田玉颇有兴趣的我,这才有心驻足进去见识一番。每一个角落都让我难以忘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用心去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恐怕十天的时间都是不够的。


展馆设有玉石之路、治玉工艺、历代精品,现代成果四个基本陈列单元,拥有藏品近万件。现在就请跟随小编开启和田玉历史文化演变之旅吧~


在昆仑山深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流淌的疆域,五彩斑斓的玉籽深受大家喜爱。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称赞: 这里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



随后,进入到了我们今天讲述的第一单元——玉石之路,在这一单元中,重点成列了大大小小的和田玉籽料标本,让小编带你一睹为快!


这是古代玉石之路的示意图,从五六千年前开始,由今天新疆和田地区为中心,东到中原安阳,西达欧洲地中海,逐渐形成了沟通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玉石之路”,最终形成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中国玉文化体系,这也是丝绸之路的前身。


看看这个大块的油疙瘩,我可要细细地讲讲它,这是块16公斤的羊脂玉籽料,这块大宝贝就像是刚刚割开的肥羊肉的脂肪。透过玻璃,在灯光的映衬下,油脂四溢,呈现纯脂白状,带有天然的金皮子,整体细看有些许雾感,羊脂玉“白、糯、细、润”的基本特征尽收眼底。仅仅一眼就在玉群中看见了它,看上它的第一眼便已爱上了它。


看得我可真想用手轻轻抚摸一下它,用指尖感受它的灵性。羊脂玉的独特珍稀之处在于它极高的硬度、润度,即使入土2000年也不会全沁腐蚀。在现在的和田玉市场,即便是星星点点的羊脂小籽,都弥足珍贵,更不用说像这样如此高白度、高级别的完美大料几乎是绝迹了。


这可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能看到如此稀世珍宝,也算是不虚此行了,现场还有许多游客都驻足与它拍照留念。


瞅瞅这个家伙,重达50多公斤!这是块元宝形的厚皮籽料,这种籽料也是人们常说的典型璞玉,在新疆被称作“石包玉”。厚皮的籽料第一眼看上去确实不太起眼,往往惊喜和失望都取决于其内质。


“石包玉”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这都是需要赌的。经验丰富的高手,以手感、质感、皮壳形态、透光度等多种因素会进行综合判断,很多的微妙之处都难以清晰表述。不过像这类老皮子包裹着玉籽的还真让人看不透内质,赌一赌还是很有乐趣的。不由让小编想起了“和氏璧”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卞和三次献宝,献的可就是块璞玉。楚厉王认为那是块石头,便两次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双腿。楚文王即位后,为了能将宝物献给大王,卞和第三次觐见献宝,双目含着血泪,楚文王一听立马派人一探究竟,果真是块美玉,便召集大师切料做成了块玉璧,成为了流传至今价值连城的“和氏璧”。


后来很多专家也有对其进行研究,发现那就是和田玉厚皮籽料。和氏璧的传说给我们无限遐想,透过厚厚的皮子里面能出好肉么?据有经验藏家的实战分享,部分璞玉剖开后无论内质颜色如何,细密润泽的机率都会很高。


这是璞玉的背面,天然的秋梨皮色,让人甚是喜欢!到这里你可能会很好奇,它里面的“肉”究竟如何呢?



实在是不舍得破坏它的神秘感,便从底部开了小窗,让人喜出望外啊!真是块好玉,还是油润细白的羊脂玉。提及厚皮籽料的珍稀,在于其内质比薄皮籽料要更加细润,其形成时间也相比久远很多。璞玉在市面上能见到的有很多,但像这种珍稀的天然厚皮籽料却很少。看到这块稀世珍宝,悬着的心也就落定了。


这里还陈列了许多五彩斑斓的色皮籽料标本,不愧是美玉的天堂。和田玉籽料经过昆仑山亿万年流水的冲刷磨砺,经过大自然多种矿物元素的侵蚀,大多数都附着或深或浅的不同色皮。关于带有色皮的和田玉籽料,从古至今大家都是十分珍稀。


这些是和田玉的天然产状,山料、山流水料、籽料。不知你是否能分清呢?


山料属原生矿藏,由于它的储量较多,所以质地也均不同;山流水料经过风雨的冲刷而形成,表面较光滑,质地高于山料,也是优良玉料;籽料则经过千万年的洗礼,留下了最坚硬的部分,表面光滑呈鹅卵石状,更是和田玉名贵的精华。


籽料的价值在和田玉中最高,我们经常了解的和田玉珍贵主要说的便是籽料和山流水料的珍贵,优质山料也非常好,但极少见。据经验老练的行家来说,山料的价值在毛石阶段也很难看透。


这是深山采玉的场景,《太平御览》中所记:“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可以看出古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昆仑山采玉取宝。


裸女寻玉的传说,为了找到沉入水下、隐身河底的美玉,古人还专门挑选面容娇美、体态轻盈的年轻女子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地下水采玉,认为只有纯洁的女人才能与美玉相会。听了这个传说再看到这样的场景还真有些许浪漫呢~


时间一晃眼便下午黄昏了,今天参观的收获可是颇多,即增涨了见识,又听了许多的故事。当今社会玩玉的人有很多,懂玉的人却很少,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和田玉,让玉石文化走出‘深闺大院’,走进寻常百姓家,可谓一件实属难得的好事!敬请期待小编下一期的新疆历代和阗玉博物馆之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